第441章 喀喇沁(1 / 3)

喀喇沁这一片地方处在草原大漠与农耕区域的过渡地带,素有“通衢辽蒙、燕赵门楣”之称。

“老马识途”、“望梅止渴”等典故都出自此地。

王笑策马而行,听着夏向维讲述此处的历史,又与最近看的文献一一对照,才大概理顺这其中的关系。

简而言之,楚朝开国之时驱退蒙元,使大兴安岭以东的蒙古诸部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他们只得归附楚朝,属大宁都司,称为卫颜三卫。

而蒙元则分为西部的瓦剌,东部的鞑靼,与楚朝之间始终征伐不断。

卫颜三卫归附之后,时不时叛投鞑靼,又偶有南下入侵之举。楚太宗太怒,率军重创三卫。

连年出兵导致楚朝国力损耗,之后几代帝王开始着手内治。楚朝对蒙古便由战略进攻转入防御,进行战略收缩,比如放弃安南、废弃大宁卫、内迁奴儿干。

而朵颜卫也慢慢南迁到了长城边外驻牧。

两百年来,他们已形成了固牧的生活方式,甚至还会进行农耕。

他们时而投靠瓦剌,时而投靠鞑靼,最终成了女真人的附庸。导致清军一次一次入塞,搅得楚朝天翻地覆……

王笑四下一看,无奈地道“这就好比,我们楚朝的破窗子外面就是女真人的帮手?”

“不错。”秦玄策道“我祖父是守门的,建奴却老是从窗户进了屋子,朝廷还得怪他,那他总得有能力自保吧?于是朝廷便又开始怀疑他。说来说去,敌人又厉害,吃得还不饱。”

王笑听了这样的孩子气的言论,苦笑了一下。

他知道,秦玄策如今是在给自己打预防针,提醒自己秦成业的处境……

忽然,有斥候策马而来,禀报道“侯爷!侧边有蒙古骑兵包夹过来!”

王笑眉头一皱。

他知道自己这次的举动有些冒险,但心里还是认为喀喇沁的活动范围不该如此靠近城墙。

可惜还是失望了。

“备战!”

~~

这是一场遭遇战,双方其实都没想到会在这里遇到对方。

一个名叫‘伊勒德’的青年坐在马上,调整着手里的弓。

他是黄金家族的后裔,如今却成了喀喇沁部的一个普通牧民,“喀喇沁”的意思是“看守者”,如今已被皇太极分为喀喇沁右、中、左三旗。

伊勒德所在的是左旗,旗主名叫色棱,兀良哈人,如今被封为清廷的固山贝子。

喀喇沁部很多年以前是由伊勒德的祖父巴雅思哈勒统领的,与林丹可汗有矛盾。喀喇沁部企图联合楚朝势力和林丹汗抗争,但楚朝对此采取了袖手旁观的做法。

结果喀喇沁部大军溃散,喀喇沁黄金家族首领和所拥有的人口被杀、被虏,所剩无几。而兀良哈人在色棱的率领下归附后金,因而保存了实力。

接着,色棱在后金对林丹汗的征战建上功劳。从此,喀喇沁部领导权由黄金家族彻底转入到兀良哈人手中,色棱成为喀喇沁部的新领主。

幸免于难的伊勒德则成了色棱的左旗下的旗丁。

今天伊勒德本来是带着几个族人在打猎,忽然听说有一支三千人的楚军过境,旗主色棱下令击溃他们,抢夺他们的盔甲和马匹。

此时,伊勒德调好弓,跟着两千蒙古大汉高呼了几声之后,便纵马向这只楚军冲了过去……

他们并不讲究太多战法,或者说,对于他们而言,战法本就是融汇在身体里的。

马蹄踏在雪地里,很快,蒙古人便冲到了楚军三百步之前。

不需喝令,他们操起身上的长弓,吊上轻箭整备抛射。

伊勒德有两张弓,一张骑弓,一张步弓。

一般蒙古人使用骑弓,吊射轻箭可达到一百步,直射能达到二十步。而伊勒德吊射可以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