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太傅的司马懿这话一出立即就得到了堂中几位持反对意见的大臣们的响应。
好像是在担心曹芳不知道昔时大魏高祖文皇帝下的那道诏令般,司马懿在进言劝完曹芳后甚至还当场背起了昔时文帝诏书之中的内容。
而司马懿当场在背诵完昔时高祖文皇帝下的那道诏令之后并没有再次去劝说尚未表明态度的天子,反而是转头将枪口指向了提出这个问题的曹大将军。
“宗正之选虽为天家私事吾等外姓臣子当不应插手多言,济北王虽贤明但早已就藩封国而来,若诏其归洛阳为宗正有违我大魏祖制,还请大将军再于宗室群贤之中挑选贤者吧!”
司马懿现在会拿出当年大魏高祖文皇帝下的诏令来说事也在曹芳的预料之中了。
没办法谁叫文帝还真就对着大魏诸侯王们三申五令的下过各种禁令诏令呢。
再者说了,现在在大魏朝中担任太傅一职的司马懿要是真的对此什么意见都没有,连争论都不争论那才叫奇了怪了。
若说如今尚书台朝堂中其他人反对可能还是有别的原因考虑在,但司马太傅的反对可就是切切实实的利益相关了,谁叫文皇帝的几位潜邸亲信之中存活到现在的只剩下了这位司马太傅。
不论司马懿心中是真实想法如何,但他现在都必须持反对意见。
倘若司马懿面对重新启用陈思王一脉这样的事情都不出来发声的话,那恐怕日后就要供人非议许久了。
“宗室诸王宗亲中唯济北王可当此大任,此乃宗正之意,并非独我一人之意也!”
“还请陛下将宗正请辞奏文供百官传阅,以证吾所言非虚!”
闻言曹芳非常配合的就将手中来自宗正的请辞奏文递给了站在自己身旁候着的王基,再由王基将这封请辞奏文第一个递到了站在最前面的司马懿身前。
趁着司马懿低头望着手中这封已经躺有了几个月宗正的请辞奏文时,曹爽则趁机继续说道:“陈思王昔时在世之时曾赞济北王曰:此保家主也!如此贤王大魏若不重用之,岂不是弃贤于野而不顾之举?”
说实在的按照曹爽本人怕麻烦的性子来说,是真的真的不想在朝堂中说出陈思王这个名号,更不用提还要再引用一下这位昔时说过的话语了。
怎奈何有着天子的亲自指示,加上大魏诸多宗室们在天子彻底表明态度之后对于曹志入洛担任宗正一事也多有赞同。
身为现今大魏宗室之中官衔最高的曹爽肯定是有义务有责任来配合天子与代表诸多宗室们的意见的,再怎么不情愿曹爽也没有办法只好硬着头皮上了。
而可以看成说了这么多曹大将军却一直没有回答关键点,面临着来自司马懿的反对曹爽也只能闭口不谈有关于诸侯就藩大魏祖制的事情。
谁叫对面都把大魏高祖文皇帝的诏命给抬出来了,且人家都把诏书全文给背诵出来了曹爽还能怎么办?
若非曹爽真能够从一大堆故纸堆里将太祖的诏命翻找抬出来,不然,曹大将军也只能像如今这般疯狂扯开话题避重就轻企图以此来到达目的的事情了。
反正曹爽就准备死抓着曹志贤名广为人知,且他还是大魏宗正亲自推荐继任人选,并不是他曹爽擅自作出决定的这一点上来发挥了。
“且先帝之时燕王也曾两度应征入朝直至今日!”为了减少一下自己引用陈思王话语带来的不利影响,曹大将军再次施行了转移话题大法,有些不情不愿的将燕王曹宇以燕王身份在明帝之时担任朝中大臣的事迹扯出来当例子了。
而在太傅司马懿之后堂中几位持反对意见大臣中官职最大的莫过于最前排身为三公之一的司空崔林。
听到曹爽趁着司马懿还在观看手中奏书之时的发言,作为大魏司空的崔